当前位置:主页 > 国内 > 新闻资讯 >

胡鼻山——千年仙峰观将恢复国内最大的雷部殿堂“九天应元府”

来源:未知编辑:仪仪2020-11-05 08:43点击:

仙峰观恢复设计图

仙峰观主殿——雷祖殿

湖南汨罗市仙峰观,主殿雷祖殿,供奉雷祖和三十六雷帅,因此又称九天应元府。仙峰观位置坐落在湖南汨罗市川山坪镇白马城村胡鼻仙峰。胡鼻山又名湖鼻仙峰、雷神山。

仙峰观顶峰风景

仙峰观气势浩瀚的云海

胡鼻山悠久历史介绍

胡鼻山自古就是道士修士们炼丹修行,得道成仙的地方。著名的有晋代陶澹,胡鼻先生,八仙吕洞宾,韩湘子,紫阳真人张伯端。

胡鼻山图

自唐代开始就有高道再此建立诸多道观庙宇。古时仙峰对面玉池山祖师殿有明代藩王吉王建立盘龙柱,殿有大铜镜深黑如漆,相传揩磨则在仙峰看到雷霆立至。近代有王震将军、王首道将军等在此山及周边领导建立湖南人民抗日救国根据地。

胡鼻山卫星图

胡鼻山属于汨罗市,此山海拨523米,山的东、西、北三面悬岩峭壁,石峰高耸,临峰远眺,视野辽阔。西望湘江如带,俯瞰湘汩大片土地尽收眼底。因为三面悬崖,山头如鼻,所以称胡鼻山。

仙峰观云海

清《湘阴县图志》载:“胡鼻山旧名胡鼻寨,云胡鼻先生练真处”。山侧有百岁岩,古人修仙之所。山顶一年有半是仙雾渺渺,如若云中,身在天宫,所以又名胡鼻仙峰。

清乾隆《湘阴县志》载:“明崇祯未‘流寇’猖獗,乡民立寨保障处”;故至今乡民称之为“胡鼻寨”。民间流传一首儿歌:“胡鼻寨上古墩墩,二十四条路不通;有人破得胡鼻寨,除非天上下雷公。山的龙脊后有雷家洞,仙峰顶时有雷电交加,所以道士称雷神山。

山崖下有道士冲(冲,汉语拼音:chōng)湘语方言,指山谷中的平地。可用于地名,在湖南,许多地方和村寨都以“冲”字冠名,最著名的要数“韶山冲”。一般来看,称为“冲”的地方是有人居住的小山村,所以古代此山作为道教重地,道观林立,因此山下则为道士居住之地。

仙峰观远景

仙峰观俯瞰美景

仙峰观历史遗迹与庙会文化

仙峰观山顶,自唐朝以来有“仙峰观”,“胡鼻观”,“关帝殿”,“雷神殿”,“南岳圣帝庙”,“昭烈圣母庙”等古观建筑遗迹。道观庙宇规模雄伟,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。每年庙会从正月初五迎接财神开始,陆续有正月初九玉皇诞辰,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赐福紫薇大帝诞辰及祖天师张道陵圣诞,到二月初一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圣诞,二月二龙抬头,自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截止,每天都有攀崖壁栈道而上的朝圣香客。

仙峰观美景

特别是六月二十四关圣帝君诞辰及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现示之日,七月十五中元二品地官赦罪清虚大帝圣诞,八月初一南岳圣帝成道日,八月初五雷祖圣诞及雷声天帝下降,十月十五下元三品水官解厄洞阴大帝圣诞,腊月十六南岳大帝圣诞等圣诞、庙会时,每天络绎不绝,千名香客朝圣,斋堂一批可容二百名香客用斋,循环往复。

仙峰观圣迹

仙峰观庙前有日月古井二口,一阳一阴,一供饮用,一供洗濯。饮用井水清见底,洗濯井水稍混;但均是四季水满,大旱不涸。

仙峰观遗迹

拱门“昭格古今”遗迹

古香炉遗迹

庙后有一大平台,东向玉池山峰,原有用巨型条石建成的撞钟亭,亭高丈余,亭中悬挂一巨大铜钟,方圆十里,声闻遐迩。在东、西、北三面悬崖峭壁上,开凿出石梯崖道七条,有“七条古道上胡鼻”之说。现东面悬岩峭壁上石梯古道保存完好,由于此石梯小道像鸡的颈脖,故当地人起名为“鸡脖子”。此观昔日香客游人甚多,秋八月尤甚。

惜道观庙宇毁于1956年“合作化”期间,现二口古井犹存,地基保存完好,庙台遗址上石墩、石香炉、石拱门和青砖青氏遍地都是。仙峰下“道士冲”的八十三岁的黄老先生,九十四岁的老太太等村民说,当年道观庙宇被毁,道士流散,千年大钟也被收入博物馆珍藏。

诗词中的仙峰观

文人墨客题咏不少,明代江西泰和人刘崧题诗云:

望仙坛岭

东望仙坛第一峰,

倚天秀色尽寒松。

春来山下多风雨,

黄土潭深有卧龙。

仙峰观风景

清代湘阴名士罗文沼题诗云:“闭门常苦闷,执策且探幽。雨正穿胡鼻,云争上马头。乱烟平众壑,古寺锁深秋。未尽登临兴,高僧下榻留。”

仙峰观恢复进程

冯道长考察

现有龙虎山籍大上清宫虚靖派,正一天师清微派春秋道人冯文道长携同门王东云道长,李若九道长及春秋门弟子等在遗址处,逐步恢复重建“仙峰观”含九天应元府也称雷神殿(雷祖及三十六雷帅)、关帝圣君殿、南岳圣帝殿、清微天门、春秋道院、文昌阁(书院)、药王殿、龙虎门、风雷坛、修仙坛、观星台、礼斗台、望月亭、朝日亭、仙水井、丹泉井、明月潭、如镜潭、祖师祠、钟楼、鼓楼等。

山腰古有“仙坛观”,“火洞庙”,“华光庙”,等。2010年恢复重建为华光道院。1966年汨罗从湘阴县划出建市以后该山腰划为湘阴县鹅形山景区管辖。因此胡鼻山为湘阴县与汨罗市交界处。

鹅形山介绍

鹅形山——以山状似鹅得名,与胡鼻山毗连,主峰高程与胡鼻同,山峦重叠,群峰环绕,竹木青翠,面积3200余亩。此山有景点四处:一曰“仙人脚”,位于山谷竹林中。相传鹅形山原本幽静异常,不知何时山中来了一只凶猛无比的野豹,它威武雄壮,吼声震天,山里的野物无一幸免,眼看要危机乡民的生命安全,山民们请来最厉害的猎手,结果也没办法捕杀。一日,赤脚大仙云游经过鹅形山,得知此事,腾空而起,见野豹躺在石板上酣睡,于是用他那力大无穷的大脚板把野豹踩得粉碎,由于用力过猛,故石板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大脚印,乡民称之为仙人脚。二曰“雄狮飞龙”,石刻,由邑人伏亢宗书写。石刻位于分水坳下山谷一巨型石壁上,字体为一个巨大的“雄”字,单字幅面500余平方米,可谓雄甲天下。字体以唐代孙过庭的《书谱》草体雄字为范本,通过抽象手法,变化为龙形。“雄”字左右分开看去,又是“石”和“飞”两个草体字,连成了“雄石飞龙”。整体看“雄”字是龙,分开看前龙后凤。字旁由伏亢宗题嵌诗一首“雄奇天造化,石壁彩云开。飞啸风生谷,龙腾福祉来。”三曰“天境湖”,即1957年乡民将鹅山氹改建的“决心水库”,宛如天池。 池内水平如镜,山花翠竹倒映其中,与周围林木掩映成趣,令人神往。更为附近农民引水灌田做出了重大贡献。四曰“花石岩”,位于熊家山,此山腰有一岩洞,据清《湘阴县图志》载:“其洞深幽险曲,渐人渐宽,阴气逼人,土人以石板掩于洞口,山花丛映石坞间,故名‘花石岩’。相传此岩洞系“华光天王”修炼处,洞口刻有“华光天王”四字,洞内亦有石刻,因刻不深,已难辨认。昔乡民在山下之藤形岭建有华光庙祀华光天王。20世纪40年代本地村民等持火把入洞探险,见此洞系花岗岩形成,大小数洞相连,有石缝相通,但窄处须侧身挤入。因洞内阴森潮湿,寒气袭人,空气稀薄,火把难燃,故此退出。洞口有一天然石龟,反首昂头。邑人伏亢宗题《神鬼祈福》诗一首:“神鬼静伏自何年,反首昂然笑向天。犹听喃喃吟咒语,祈求人世福绵延。”

华光道院

华光道院

2010年甘罗道长在此重建有华光道观,道观沿山体而上,建有灵官殿、三清殿、华光宝殿、钟楼、道教养生院及居士楼等,建筑以天然麻石为主,飞檐翘角居高临下,仙堂宝殿气势恢宏,为新中国成立后湘阴境域修建的第一座大型道观。

仙坛岭

胡鼻山南,唐代昔有“火洞庙”宋代改为“大荡寺”。清朝末期,分水坳彭氏彭晓耕随父迁居于此,故又名彭家岭。民国初相继建有祀神之上仙坛与下仙坛。仙坛岭现有景点六处。一曰“慈”字岩,位于下仙坛后山左侧悬岩石壁上,字体为隶书,高约2米,宽约1.2米,眉题“韩湘书”三字,上款刻“七十七甲子”字样,仍清晰可见。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过洞庭、游朗山、登道场寺题诗后,云游至胡鼻仙峰之西山,见此岭树木青翠、山泉甘洌,是修道炼丹的宝地,故在此炼丹采药救济山民。山民为感其德,便在炼丹火炉旁修建“火洞庙”,立神像供奉。并将此山命名为仙坛岭。其徒韩湘子途经此地时,在吕洞宾打坐的悬岩石壁上题刻一“慈”字,以作纪念。二曰望子亭,位于“慈”字岩下首,亭起六角,“望子亭”三字为原国民党主席连战书写,为旅美博士彭圣师所建。彭圣师少年离家,后去台湾,其母常立于“慈”字石刻下盼望儿子归家,彭圣师归家之时,其母已离开人世,故修亭怀念母亲。三曰“福寿岩”。位于下仙坛后山右侧花岗岩石壁上,字体为行书,高约1米,宽约4米,两字中间用行草竖题“七十七甲子紫阳伯端书”字样,整个石刻深有两厘米,清晰可见。紫阳伯端即道教祖师张伯端,字平叔,号紫阳、紫阳仙人。石刻周围古木参天,岩泉清洌。四曰檐飞岩。位于仙坛岭一公里处置唐家岭,岭上有一石洞,洞中蝙蝠群集,多年不散,乡民称蝙蝠为“檐坝老鼠”,故名此洞为檐飞岩。五曰掩板石。位于彭家岭后山,其外形十分平整,就像以上经过电锯切割出来的整体石门,高三米许,宽约二米。更出奇的是顶上及两侧都有宽窄相近的三块条形石嵌合在“门”的三方,俨如一幅石门框,真是鬼斧神工,叹为观止。乡民称其为掩板石,传说掩板石内之洞与鹅形山之熊家山洞、夏家山之李霸洞是相通的。六曰神奇树。位于上、下仙坛之间,有一株三百年拐枣树,此树至今枝繁叶茂,碧绿青葱,主杆须两人方可环抱。每当暴雨来临之前,树身必有红色的液体流出,久之,此树便成了当地居民观测天气的神奇树。

青山

明嘉靖志载:“青山在县南三十里、高五里,即仙坛岭,其峰青秀故名”。因山上建有草庵,乡民称之为青山庵,海拔552.4米,为湘阴县境最高点。清《图志》载:“此山比诸峰特秀,多巨石,如大小牯牛石、斗蓬石、猴子石,宛肖其形。山上有‘龙潭’、‘霞峰’、皆祈雨处。”登上此山,东侧可见京广铁路复线,西侧遥望湘江如带,湘阴县城及县属大片村镇历历在目。

雁峰山

位于高华岭南一华里处。《图志》载:明成化年间建庙,称“雁峰庙”。此庙为砖石结构,规模雄伟,庙前后有梯田三四亩、森林逾百亩,佳木葱茏,泉流不息,且有稠、楠、栗、桂、迎春等名贵树木。此地山水清幽,风景秀丽,清代至民国初,县内名儒多在此设馆办学,清代候补员外郎郭刚基(郭嵩焘之子)有诗咏“雁峰庙”云:“一杖倚危磴,飘然物外踪。雁飞凉夜月,风送晓山钟。水静落双涧,烟深多乱峰。世人浑不到,尽日白云封。”清朝名士左应昂《春日登雁峰山》诗云:“春山多胜景,结伴喜同游。路古人踪少,峰高仙迹留。闻钟心地静,入寺梵声悠。无限登临意,徘徊未即休。”此山清泉巨石甚多,庙东侧有泉自巨石缝隙流出,终年不息,清彻凛冽,炎夏饮之沁人心脾。庙南有“关门石”、“晒谷石”等巨石。此地因山势险峻,且与高华岭交通要道相邻,故为兵家必争之地。国民九年(1920)6月,湖南督军张敬尧被湘军击溃后,该部第七师补充第三旅旅长刘振玉率兵三千余人,从新化、宁乡窜至湘阴高明乡(今高家坊、川山坪一带),16日湘军鲁涤平、谢国光部追刘振玉部至高华岭侧之雁峰山一带。两军激战五、六小时,刘部死伤百余人。庙宇现已改建成玉华乡华光村林场。

夏家山

与雁峰山相邻(海拔443.3米)。明户部尚书夏原吉之弟夏原善明洪武时落业于此,后称“高华夏氏”,聚族而居,故名夏家山。夏原善所居之地名“原善旧庐”,遗址犹在。原此山有几个景点:其一是有千年银杏一株,高数十丈,主干挺拔,虬枝四出,干腰围丈余。树伴一山塘生长,水肥充足,每逢春夏,枝繁叶茂,山下十余里外即可见其雄姿。入秋果实累累,俗称“白果”,为润肺止咳良药。其二是“鹰嘴石”,有雌雄石鹰各一,相距六十余丈,相对而蹲。现雄鹰身躯犹在,头部无存,相传为一养金鸡的老道人所斩。雌鹰完整,高数丈,鹰嘴如钩,夹于似鹰头的两巨石之中。喙下垂,如欲坠,路人见之骇然,然千百年来未为雷雨所动。其三是“天地正气”岩。位于雁峰山与夏家山交界处,为一块突出的巨大的花岗岩,岩上刻有左宗棠手迹“天地正气”四字,岩刻左侧有二百余字的长跋刻石缅怀左公,极其雄伟。其四是千子山。夏家山中央,此山风景清幽,传说山上一老翁,梦中见巨龙腾绕此山,老翁说将有真命天子出现,故称此山“天子山”。一次夏原善与时任户部尚书的堂兄夏元吉相会,谈及此事,夏元吉随即指出,“山名不当,该“天”为“千”,人丁繁衍,瓜瓞绵绵。”夏原善觉得很有道理,随即将此山改名“千子山”。其五是李霸洞。位于千子山下峡谷中,谷旁巨石高十余丈,下有石洞,洞口很小,洞深难测。洞前有一平台,古代建有一庙,祀唐朝“无敌将军”李元霸。原庙已毁,1998年由当地信士捐资,在夏家大屋古银杏树旁重建,庙基及周围峡谷被征收兴建“青龙湖山庄”,李霸洞在兴建山庄中埋于路下,千年古迹已不复存。

标签:

评论